重型紙箱的發展歷程
重型紙箱的發展歷程
重型紙箱通常是指三瓦七層瓦楞紙箱,一般包括特重型和通用型兩種。重型瓦楞紙箱在發達國家起步較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就發明了組合式重型瓦楞紙箱的結構,并取得了使用八角卡子墊與大方頭自緊螺絲釘固定箱底與托盤的專利。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一專利傳入日本,用于包裝規格特長、特扁寬的沉重物品、鑄件、機電產品等。就這樣,重型紙箱在西方發達等國中逐漸步入了商業化應用的階段。
然而,重型紙箱在我國起步較晚,真正開始受到關注是在1998年發生“天牛蟲”事件之后。1998年,美國在我國出口商品的木質包裝中發現了光肩星天牛蟲害,同年美國政府農業部簽署新的法令,要求所有來自中國的木質包裝進人美國市場前都要進行除害處理,否則將被銷毀或連同商品一并退回,這對我國出口貿易造成了重大的阻礙和損失。因此,在這一背景下,作為代木包裝的重型紙箱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重型紙箱在中國市場的推廣之路上,外資企業起到“先鋒軍'的作用。特耐王集團研發的AAA型重型瓦楞紙板最早主要應用在軍事國防等科技領域,隨后又在汽車零部件、家電、醫療器械、通訊設備等的出口商品包裝中嶄露頭角。而終端用戶的認可可謂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加速了重型紙箱在國內的推廣應用。
上一條: 惠州紙箱廠瓦楞紙板柔印工藝流程
下一條: 淺談重型紙箱的組成部分